Notes · 11/10/2021

住巢之得名

住巢之名释义:

住,意谓长远永住,心安住于真谛之意。

巢,顶巛部与底果部代表意向所归硕果累累。

住巢秉承丰富社会充实人心的经营理念,终身倾力于服务实体经济 重塑商业价值的使命。

住巢得名由来:

,依华严经52位阶位所载十住而得,华严经所载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顶巛部与底果部寄予意向所归硕果累累的美好希望。住巢创业之初,即以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立愿发心。

一、贪,嗔,痴,慢,疑

师说“人是由两性和合而成的,骨子里怎么可能没有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呢?”

两性是指人性和兽性。众生从畜生道进入人道以后仍然遗存兽性。要想消除兽性这个无明,见到自性,与道融为一体。就必须真发菩提心,时时不失觉照,看住起心动念,消除贪嗔痴慢疑。做得了心口意的主,就能消除杀盗淫。

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我们的灵魂里面,都具备了两股力量:一阴一阳,或者一正一负——既有善念也有恶念。而修行就是让你从中间下手:你看到了善,就必须看到恶;看到了嗔恨,就必须看到博爱。当你从中间下手的时候,你的心往哪边偏,这股力量就伴随着你往哪个方向走。

贪嗔痴慢疑是人的习性,修行就是逐渐减少这些不良习气,把本有的慈悲大爱无私奉献的佛性激发出来。

当贪嗔痴、杀盗淫的念头生起以后,转变念头去做其他事,想其他事,这是世间人的方法。如果你的禅定功夫好的话,你就看着它,你看它能想多久,看它第一步怎么想,第二步怎么做,看不到三分钟它就跑掉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从哪里生起,就从哪里消失”,最后你会发现它无所来,也无所去,全都是妄想,全都是幻想。

贪、嗔、痴、慢、疑,你把它放在人性的一面,它就属于贪嗔痴慢疑,如果你把它提升到佛性的一面,它就变成了智慧、慈悲、博爱。

贪、嗔、痴、慢、疑,皆来自无明,也是人性及特点。它们是一种力量,只不过是无明的力量,但若把无明转为觉悟,这种力量就从贪嗔痴慢疑转为了相反的力量即:戒、定、慧、惭、信。

贪嗔痴慢疑就是五阴。此五阴是障道因缘,欲入道必断其五阴。

有一个能知道此五阴的,认识到他,安住他,五阴就当下消散,领会了在途中就会有用处,没领会依然在五阴中慢慢流转。

五阴是障道之因,修者当面对,以转其成智。

二、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戒心、回向心、护心、舍心、愿心。

十住:初发心住、持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三世一切佛所作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如相回向、无缚无著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此四个“十”:

十信为外凡;

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内凡。

即便能入十信,人生修行也算圆满!

三、为什么住巢依住字得名?

菩提心是成道之本;愿力是解脱见性的无尽动力。

菩提心是发成佛的心;愿力的最根本处是行愿。

因此发心、发愿是修行最基本的素质,也即所谓的根器。有了菩提心和愿力,才能勇于发露自己的业障,消除业障。才能把贪嗔痴慢疑变成智慧、慈悲、博爱。此即是修行最基本的素质。

最初的那一念贪嗔痴慢疑都不能障碍我的勇猛发心,也是终点的佛心、菩提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起点既是终点。

只有具备了菩提心和愿力,才能不被贪嗔痴慢疑、杀盗淫所左右、所转。

只有发了菩提心和愿力,才是学佛的种子发芽了,因为佛就是为了众生付出奉献的人。

十信是常人圆满之所修,十行是书香鼎食之所修。

住巢初发,以丰富社会,充实人心为宗;十住之初发心住,立业的因和基本条件。

如是因、如是果,因不正、果必曲。心在哪里,境界就在哪里,此生为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