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 14/12/2021 0

嗔和无嗔

了解清楚什么是嗔和无嗔,才能知道怎么去对治。那么就看看”阿毗达摩”怎么分析”嗔”和”无嗔/慈”的心吧。


按《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的说法:

瞋(dosa):包括了一切及各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恼怒、怨恨

  1. 特相:凶恶残暴
  2. 作用:怒烧自己的依处,即它所依靠而生起的名色法;
  3. 现起: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
  4. 近因:瞋怒事

无瞋(adosa):

  1. 特相:不粗野或不对抗
  2. 作用:去除怨恨或去除怒火
  3. 现起:可喜可爱;
  4. 近因:目标,或依处 + 目标 + 触,或如理作意。

无瞋也包括慈爱、温和、和蔼、友善等良好品德。


当无瞋显现为慈爱或慈梵住(metta)时,

  1. 特相:促进有情的幸福
  2. 作用:愿他们幸福
  3. 现起:去除瞋恨
  4. 近因:视有情为可喜可取

应分辨此慈爱和它的近敌,即:自私的爱


嗔心的对立面是慈心,因此修习培养慈心是专门对治嗔心的良药。

而要修好慈心,要关注上述说的慈心的特相和近因。尤其是近因,因为近因就是生起某种心的因,具备了这个因才能生起某种心(果)。

慈心的近因是看到别人的好处、长处(视有情为可喜可取)。因此多留意别人的长处,不要去看别人的短处,这样才容易生起慈心。常常看到短处,就容易生起嗔心了。

在这个”看别人长处”的基础上,培育慈心,修习慈心禅(愿他们幸福),用”愿xxx无敌意、无嗔害、无忧苦、保持快乐”或者”愿xxx幸福、安稳和快乐”来祝愿,希望他人安好。

常常这样修习慈心,确实就比较不容易起嗔心了。


《清净道论》等论典或教导慈心禅的禅师还有提到不少建议,例如:

  1. 思考嗔心的祸患
  2. 思考忍耐的美德
  3. 思考慈心的功德
  4. 思考佛陀的典范,既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修习忍辱波罗蜜的榜样

开印法师曾经举过一位泰国长老说的例子:有人说自己控制不了脾气,请教长老他该怎么办。长老说,一个发脾气嗔心重的人,就像拿粪便涂抹在自己的脸上,还是新鲜的那种。(p.s经典里经常将烦恼比喻为粪便)

长老的这个比喻很棒,如果常常这么思维,我想大概也比较容易控制嗔心。

因此:

  1. 思考嗔心的祸患:粪便涂脸上、堕落恶道、累积恶业、变得丑陋……
  2. 思考忍耐的美德:《佛遗教经》说,忍辱功德,持戒苦行说不能及啊!
  3. 思考慈心的功德:慈心能感召广大福德啊,能变美、人见人爱、天人保护、生天、好睡眠、容易修止观……
  4. 思考佛陀的典范:佛陀做忍辱仙人时修的忍辱,我们身为佛弟子应当效仿这种精神。

嗔心其实是一种排斥且僵硬的心理状态,而慈心则是柔和放松的心理状态。因此两者是对立的。

个人近日体会,还是要多修习慈心禅,多培育对其他人的善意,多用温柔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慢慢一点一点的,就能降低嗔心的力量了。(多用慈心来修习布施,也有助于慈心的开发)

另外,多做实际利他的善行(布施、帮助他人、赞美他人、对人微笑等等)能加上慈心的力量。

此外,我发现,很多时候嗔心表现为:

  1. 嫌弃
  2. 抱怨
  3. 批判
  4. 不满意
  5. 哀怨
  6. 敌意

这些其实都是嗔心的表现,只不过往往因为太习惯了我们没意识到而已。对于这些嫌弃、抱怨等,也要注意不要放任它们一直在内心生起。否则就是内心一直充满着活跃的嗔心。这时候,修习慈心禅的第一句”愿我没有敌意”还蛮管用的。


当然最究竟的方法,就是修习四念处,破处我执。如此就能一了百了的断除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