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 心法 · 20/11/2022 0

《开悟与心学》 心学悟后无六经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困惑相伴随,社会越往前发展,冲击我们内心和思想的事情就会越多。一个人心中若有解不开的困惑,整个思维都有可能是乱的,而内心烦乱是最耗费人精力的,人在内心烦乱的心境下做事就难免鬼迷心窍,人之所以有困惑,原因即可能是我们的心境破碎了,看什么都没有感觉,也可能是我们高度不够,看什么都觉得有问题,如果看不懂看不透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在用过时的思维来解释当下的现实。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在菩提树下静坐了四十九天,望着夜空里满天的繁星,心中一亮,真是奇妙,一切众生原来都具有智慧法相,只是因为自身的烦恼和执着而不能证得,禅宗六祖能在开悟时说,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心学祖师,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时,从睡梦中跳起,大呼,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三句话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真正听懂的人很少,历代圣人或高僧内心中,体验到的意境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做不到,把内心中的意境,最准确,最完整地表达出来。

因此,人类很多伟大的经典,后来人根本读不懂,因为越高深的智慧,懂的人就会越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之所以不懂,之所以迷,就是在局内,之所以懂,之所以悟,就是在局外,因此,我们之所以没有悟懂,就是因为身在庐山,没有站在局外反观自己,从局外来看自己,智慧立刻在你心中显现,世间的终极智慧肯定不是人生经验,事实难料,经验又怎么能靠得住,历代经典当中也没有明说,否则世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书呆子,因此,一个人想通过人生经验或阅遍天下藏书来获得终极智慧的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你即使学再多的道理,也只是水中浮萍,心中无根。

其实世间的终极智慧,人人身上都有,只是你从未留意。大千世界,终生万物,缘来缘灭,皆有定数,要想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悟,人一旦开悟,命运数理就再也拘不住他了。

我们之所以不开悟,遇事有困惑,就是因为没读懂人心和人性,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人心之上是人性,人性中有无数个点,善良,忠诚,热情,刚强,宽恕,忍耐,情色,欲望,懒惰,恐惧,抱怨,憎恨等等,这些点有无数个并且两两相对,有多少个美好的点,就有多少个卑劣的点与之相对应,而所有的点都和谐的交织在人性当中,人性的这些点,要么显现,要么掩盖,显现出来的点就是这个人的个性特质,人性的无数个点,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高尚而增加一个点,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踟蹰而减少一个点,人之所以复杂,就在于人性中的点,每个人显现的都不一样。

这就是每个人个性特质与命运差别的根本所在。

一个人显现什么点,他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若把人性的点全部显现了,他就是亦正亦邪,毁誉参半,实际上,普通人只是显现了其中的几个点。

读懂了人心和人性,就读懂了这个世界。

真传一句话,家传万卷书,历代圣人或高僧开悟时悟到的就是这段话,但他们都没有把这段话讲清楚讲透,否则他们的经典之作,后人也不至于读不懂,你现在读懂这些经典,就会恍然大悟,历代典籍原来都是对这段话的具体阐述,这些典籍也就自然的化到你心中,高人都是见什么用什么,用完就放下,历代典籍,包括孔,孟,老,庄,王等等,只是帮你开悟的工具,悟懂了之后就要放下,不要让前人的某句话束缚了你的心,否则你就会犯迷糊,你如果真懂了,时间的这盘珍珑棋局,马上就能解开。

在这个世界,人每往前走一步都离不开语言开路。

你懂人性了,就懂得了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显什么相,口才绝对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对人性各点深入洞察与揣摩后的应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既要学会看书,有要学会看人,但以第一印象判断人,失误率会极高,看人会看走眼,看人不是看性格,凡是在告诉你看人看性格的都是在误导你,看认识看他显现了人性中的哪些点。

一个女孩子,如果显现了人性中贪图享乐这个点,而又无人能满足,必然会走向堕落,一个男孩子不显现野性的点,难成事业,斗志来源于野性这个点,野性被掩盖,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要击垮一个人,先灭掉他心中的野性,若要灭一国,就灭一国文化中的野性成分,一个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显现了压抑的点,而不是这个人生来就压抑,人性中的点一旦显现,就是一种心境,心境不论好坏,人一旦进入都很难挣脱。

能够从各种心境中快速进出的人,一定是高手。

看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就看他显现了人性中的哪些点,世间任何学问都大不过你决定要显现人性中的哪些点,高手都是把几个点显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做事儿的最高境界就是看起来很有人情味,领袖人物都是以此来吸引追随者,一个人成功,一家企业成功,就是有人情味,成就事业的人都有人情味儿,历代伟人之所以毁誉参半,就是显现人性的点太多,好事做尽,坏事儿也做绝,因此,高人做事我们往往参不透,就像我们永远想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即使如此,再难懂,再难解的历史还是一部人性点的显现史。

小成靠学,大成靠悟,最大成靠经历,一个人即使开悟了,依然要经历大量的事情,人生有问题就是经历不够,体验不够,人没经历过就会惊慌失措,经历多了就会面不改色,历代高人都是经历得多,把心性给历练出来了,因此,人在年轻的时候,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你的经历,设计经历就是完整经历,什么场合你都得进出,赌场和风月场不是不能进,而是进去了能控制住自己,并且能清醒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一件事,心中想了很久而没有去做,最伤自己。

因此,一件事情只有经历了,心才能历练出来,才能真正放下,否则即使学了很多东西,一遇到事儿心还会慌,一遇事儿心就慌,说明你用的不是自己经历后的体验,而是从书上看来的道理,读书人最怕的就是看书多做事少。读书读到记忆层面是用不出来的,你得读到心灵层面才行,所以,你要是真想做成事儿,就得把自己的心打开,然后去拼命历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一定要清醒的察觉到,这个念头究竟能把你带向何方,心中的念头,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人生出问题,就出在了起心动念,人如果降服不住心念,就会被心念所降服,你心中升起什么念头,最后都真实的转化成了你的命运,心中一旦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虽然看似没做什么,但表情和行为已经显露猥琐,因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要学会体察自己的内心,以及心中升起的每一个念头,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命运坎坷的人,都是被自己心中的某些念头给害了,历代典籍,读懂了便是财富,读不懂就是毒药,历代经典都是对人性中的点而讲,诗词,语录,文章,典籍,如果点不到人性的层面,是不会有高度的,也不可能流传千古,流传千古的诗词,语录,文章,典籍,绝对不是华丽词汇的堆积,而是点中了人性中的某几个点,历代圣人,都是把人心和人性琢磨透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是针对人性的各个点,进行精准的攻心打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彼就是人性的各个点。

孙子正是琢磨透了人性才打了胜仗,《老子》并不神秘,讲的只是人性中的很多点,虽然没有讲全,老子是真懂人性,但没有去实践,写完《道德经》后,就骑着青牛云游四方了,《坛经》把人心中的念头讲透了,可惜后人没有读懂,《传习录》集释儒道三家之大成,但是心学被清朝统治者打压了三百年,世间所存在的一切对我们的内心最初都是干扰,直到我们习以为常。

所有智慧都来源于一种思想对你的冲击时,你的内心与之碰撞之后所产生的感受,这就是智慧,这才是对你真正有用的智慧。

只要触摸到了根本,你就能真正参透这个世界的所有困惑,因为你已经把握住了精髓,开悟与心学才是世间真正的学问,才是化解所有困惑的终极智慧,用到读书上你就能融会贯通,用到领导上你就能运筹帷幄,上可治国平天下,下可修身创事业。

开悟不是具体知识的增加,而是灵光一闪念,又重新找回了自己。

看到这里,你脑海中若恍然大悟,种种的困惑瞬间释放,那么恭喜你,这就是开悟的感觉。

如果没有,也不要转牛角尖,历朝历代因为想开悟而走火入魔甚至发疯的人都大有人在,没开悟只是机缘还不到,凡是人,内心就都受过伤,这是一篇心法,给世间所有迷茫与困惑的人。

心学悟后无六经,一生伏首拜阳明,世界上没有超过一万米的高山,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坍塌,心学也是如此。开悟未必是一件好事,人一旦开悟,人性中所有的点全部激发,其中一半是暗能量,你可以压制都压制不住,因此,王门弟子多酒色放纵之徒,此言不虚,人的一生尽量追求真实情感,若实在追求不到,最后在风月场中放纵了,这也是个人命运所致,他人无权指责,自己也不必太自责,风月场中最大的风险不是道德纠结,而是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你可以用,但你什么都带不走。

我们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人之所以会虚度光阴,就是认为自己的离开遥遥无期。人生在世,世事无常,谁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最先到来,因此,不管你想做什么,赶紧去做,因为你在红尘所体验到的一切,就是你一生的全部。